
从蒸汽机车的轰鸣到高铁的静默飞驰,中国轨道交通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?10月18日上午,长沙市雅礼中学高2511班学生走进中南大学铁道校区,开展“追溯轨道发展脉络 探寻交通强国根基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同学们在铁路园“火车博物馆”中触摸历史炒股配资网站详解,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感受科技前沿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轨道交通探索之旅。

活动的第一站,是校园里一座特殊的“火车博物馆”。位于校园的铁路园铺设多条轨道,陈列着蒸汽机车、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等多台具有代表性的机车,生动刻画了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史。

在园区东侧,静静停靠着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机车——建设型蒸汽机车,车身上的“JS1953”铭牌格外醒目。现场讲解员指出,“1953”不仅标志着长沙铁道学院的诞生,也象征着我国铁路机车建设实现“从无到有”的历史性跨越。同学们驻足凝视,从斑驳的车身中读出一部厚重的工业奋斗史。
随后,同学们走进高速列车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普展厅。这里展示了中国高铁从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到再创新,直至全面超越的辉煌历程。通过模型和展板,同学们直观了解了“复兴号”动车组如何突破关键技术,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,成为中国制造的“金色名片”。

在轨道交通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,实践活动步入高潮。这里是解决高速列车、重载列车安全运行核心问题的重要阵地。讲解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,这套系统可通过还原真实碰撞场景,为列车车体的耐撞性设计提供关键数据,铸就乘客生命安全的“钢铁防线”。
“从铁轨上的历史车头,到实验室里的撞击测试,我看到了中国轨道交通完整的技术链条和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。” 一位同学在参观后感慨道。
此次实践将历史现场与科技前沿相结合,在激发科学兴趣的同时,也深化了学生对“交通强国”战略的理解。中国制造从追赶到领跑的奋进之路,已然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求知与创新的种子。
通讯员张曦萌 黎润安 黄柯铭 李岱凌 潇湘晨报记者沈颢炒股配资网站详解
举报/反馈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